2016/7/22

近日建中校長的訪談文之我見

天下雜誌602期刊載的訪談(2016/7/19)
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77458

只功利地講升學率,說說我對媒體刊載建中校長訪問的看法:

母校台大升學率降低,原因是學弟們的成績降低還是其他學校學生成績提高?我沒有相關數據不能論斷,但以這幾年個人接觸的資訊(包含學生申請入學資料)來看,不少學校--包含一些傳統和後起的明星學校,在提升和活化教學上花了極大心思,反應在學生表現上,或許就是「考試輸你三分,但其他方面贏你五分」吧。

以過去和現在的入學方式,母校的學生們無疑已經是考試的高手,想要考得更好,從投資報酬的角度看,邊際效用並不會太好,要在大學申請入學上有更好的表現,應該多投注資源在競爭對手已經進步而自己沒跟上的地方,講白了就是,不管實際上有幾分真實,至少要讓人覺得學生有強烈的學習動機、有自主學習能力和實際作為。我沒看過申請台大的母校學生資料,但就這些年申請敝系的學生來看,母校學弟在這方面的進步是比不上其他學校的,所以這是個比提高考試成績更值得投資的項目。



從前聯考的年代,每個班都有好些怪才,說怪是他們有自己的想法,會主動學習實踐,會跳離死板制式課程框框,但到了聯考前,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,也知道如何讓自己學習得更有效率,以升學來看,他們的成果完全不會比較差。畢業25年,我個人覺得這些怪才同學在才智發揮、事業發展、自我實踐上平均比乖乖牌的同學要好(搞不好生活快樂也是)。以母校的傳統校風和學生資質,大可以給學生多一點自由度,多放點心思在發掘、導引、提供機會和資源。
再者,不少學校,甚至一些傳統明星學校,在提升學生和教學方面,除了受到部分家長「有益於考試成績嗎?」、「不務正業(考試不考)」之類的質疑外,也遭遇一些僵硬的(評鑑)制度和人員很大的掣肘。母校的招牌和社會地位,如果做同樣的事,相信阻力會比較小的。
最後對於校長對繁星制度的批評,很不客氣地說,繁星管道入學的學生在大學的表現並沒有比其他管道入學的學生差,評之以「不公平」並無堅實的根據,也看到了傳統明星學校或資源優勢者傲慢和小器的一面。敝校有相當完整的統計分析,繁星學生的表現分布比其他管道入學生集中(極好或極差較少),平均表現稍微優於全體學生平均值,台大和清大的詳細數據我不知道,但據任職兩校的一些朋友提起大致上差不多。
ps. 繁星或申請入學,在我接觸過的大學端這邊的爭論,大致上是審查上較耗人力時間、和一些各系內的細節技術問題,在學校之間則是想藉由調整制度以利自己收到好學生的謀略競爭,但大方向上來說,至少在敝校,是有相當共識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