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/7/4

1/48 Albatros D.III Oeffag 253 (eduard)


1916年中,奧匈帝國的 Oeffag(這是公司全名簡寫)獲得授權生產當時德國最佳的單座戰機  Albatros D.III,改用當地 Austro-Daimler 公司生產的發動機(從 185 提升至 225 hp),性能比德國用的 Mercedes D.IIIa (170 hp),加上數次改良機首外型、取消螺旋槳轂*,飛行性能比原版貨提升不少,但武裝方面卻捨德國名槍 Spandau 而就自家性能和可靠度都不佳的 Schwarzlose。
值得一提的是,奧匈帝國可能是一戰時期在飛機迷彩上最用心的國家,開發出多種非常有特色的迷彩,如多種色彩的正六邊形、扁六邊形組成(或可和德國菱斑迷彩 Lozenge 並論)、漩渦(戰後波蘭也沿用了一陣子)、砂黃底色上加褐色或綠色單色、褐綠雙色朦朧色斑的落葉 (?) 迷彩... 等等,但這些迷彩都未曾大量採用,跟德國的菱斑迷彩使用狀況大相逕庭。

Eduard 廠在 2010 年出了 153、253 兩型,其實是塑膠零件盤大部分共用,PE 設計小部分修改,換貼紙,光看零件的品質非常好,當年買了以後寫了篇開盒報告:
http://luchs.pixnet.net/blog/post/31859642
之後找到波蘭 Mirage 廠的漩渦迷彩貼紙,於是決定參考 T. J. Kowalski 著 "Albatros D.I-D.Va, Legendary Fighter" (Kagero, 2010) 的封底,製作 Geza Keisz 於 1918/08/28 ,編號 253.64,上部為漩渦迷彩的 white 6 機。細節方面除了參考書本、網路上找到的老照片外,主要還是參考近年複製的 253.64 號機。

製程和成品的相簿:
https://goo.gl/photos/v4TndhvRcg77fKP69

首先要給老牛拍拍手,零件的精密度非非常高 (very high precission),組裝上完全不用修,但因為一戰飛機本身骨架的連接方式,某些接點過小而需要自己處理一下才能連接牢靠(後述)
飛機都碼是從座艙和機首發動機(如果有的話)開始



唯一修改的是座椅:椅背打洞,加一片椅墊、安全帶參考複製機用紙自製(奧匈帝國也有用同德國一樣含兩條肩帶的四條一組安全帶,但也有就只是腰部兩條式的)。153那盒給的零件是 PE 的洞洞椅背--厚度感不足,和兩條式安全帶。套件的少數細節和複製機不太一樣,還是依照套件製作,而色彩方面則參考複製機和其他同時代飛機自己決定。儀表可選用水貼或彩色印刷 PE,前者印刷明顯優於後者,自然選效果好的。

機身組合整理後,參考資料追加了幾行機身前半段和垂直尾翼上的釘痕,加下來處理腳架。腳架共四個零件,兩個 V 形零件和機身的接觸面積大約 1 mm^2,也沒有任何定位豆(也還好沒有), 所以是測量好尺寸畫在紙上,利用雙面膠帶如下圖讓零件能以正確的距離角度黏合,膠完全乾後在裝輪子的橫桿和 V 架黏合處追加金屬線強化(曾遇過老牛 1/48 Ni-11 完工一兩年後,承載全機重量而面積過小的輪架接點垮掉的慘劇),最後在 V 架和機身的接點鑽孔,加金屬線,假組調整金屬線角度。



機身的木紋是打淺色底,用壓克力顏料加稀釋助流劑畫木紋,這次的配方在操作性上不及幾年前的   http://luchs.pixnet.net/blog/post/34902131-1-48-albatros-w.4-(2)
保護的透明漆中加了一點點的透明紅和透明黃,調整一下色澤。
帆布方面,目前覺得最佳的主色仍是 Vallejo 的 pale sand,當然有用其他顏色略為調色或是之後薄噴微調。
Mirage 的漩渦紋貼紙品質極佳,白底(不用煩惱底色),印刷顏色飽滿細緻、貼紙薄且操作、服貼性極好,唯一缺點是很小氣,一包材給四片,像這架紙是上翼面和機身頂部使用,只是剛剛好夠用,如果要包全機的話得買三包才夠用 :(
因為貼紙分量才剛剛好,所以一定要先紙上作業規劃好,此外也應注意漩渦紋的方向,某些銜接處需要上紋路對接吻和,一出錯貼紙就不夠用。



在考證上,這架飛機僅有一張降落失敗右下主翼毀損後由左後方拍攝的照片,某些資料作者認為漩渦紋是包全機,但多數論者的判斷是機身僅頂部有包,讓人比較煩惱的垂直尾翼,首先前半部在老照片中似乎可看到釘痕,但似乎又有漩渦紋,考慮合理性後決定貼上貼紙(可惜,這部分木紋自認是畫得最好的,也追加了釘痕)。尾舵的部分更麻煩,在照片上顯示是跟十字徽中間的黑色一樣深,這可能是光線角度的關係,但至少不像是淺色,也看不出有任何漩渦紋。這種十字徽在當年是較少用的形式,和機翼用的也不合,我個人推測可能是原本的損壞後殺肉其他備品來用。一百年前的黑白照片要猜出原本顏色是不可能的,某些人認為可能是奧匈飛機常用的褐色或深綠。這邊我就大膽自己亂搞一下,測試用海綿法塗落葉迷彩,結果無論在施工簡便和效果上都是超乎預期的滿意~  至於色彩的明暗和參考照片差太多就請無視啦。



機身的白 6 是遮蓋後噴漆,十字徽、其他文字貼紙則是老牛套件的,253.64 需要的數字都有,自己剪貼一下就ok。保護漆、wash 後上黑色釣線 (0.13 mm) 就可以做最後組裝。

最後組裝的順序:

  1. 上機翼+中段支架:接點就原子筆點大小,模型膠根本不夠力,失敗幾次後還是抓好角度後用瞬間膠解決;
  2. 上機翼+外側支架:模型膠沒問題;
  3. 下機翼+機身:連接處雖然有定位榫,但深度不到 0.5 mm,根本不可能撐起整片機翼,所以還是追加了金屬線當樁,雖然離撐住還是太遙遠,至少在不上膠的情況下不會大幅移位;
  4. 上+下機翼+機身:6 個支架接點、下機翼和機身一次全部喬好角度用瞬間膠黏合。感恩老牛,讚嘆老牛,超優秀的零件精密度讓這個步驟比想像中容易太多;
  5. 各可動翼面,為了不要太單調,調了一點角度。
拉線,同樣使用 Parts 廠的張力調整器和 control horns (老牛的 PE 件有過大且細節誇張之嫌),這次克服了用棉花棒桿拉細膠管的技術,所以可以捨棄過去用的打結法而用套管法,在施工方便和效果上都比過去好很多。

部分成品照(其餘請往回找,點選相簿連結)
其中幾張成品照片





* Albatros的螺旋槳轂 (spinner) 有在飛行中脫落的問題,但幾年下來,就算改良到了 D.Va,授權奧匈帝國生產的也找到更好的方式,還是沒有變更這邊的設計,頑固~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